伤医事件过去2个月后,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首次以直播形式面对公众。心态平和面对镜头,谈了自己两个月以来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种种情形和事件发生以后自己的所思所想。经过积极的治疗,目前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都有了较大的恢复。他谈到,等到自己彻底康复,他还想再次回到临床工作,继续服务病人。
他说“我自己遇到劫难,但我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

时间倒回两个月前,1月20日下午,在北京朝阳医院,一位男子手持菜刀,在门诊楼内砍伤了几名医护人员和一名患者家属。受伤最严重的就是陶勇医生。陶勇医生是我国少数主攻葡萄膜炎的优秀眼科专家。“金眼科,银外科”这么优秀的一位正值事业、学术上升期被丧心病狂的无脑之人无情砍伤。据很多同事讲述,陶勇医生为人正直,对患者关爱有加,对病人特别好。

事情发生以后,大家都觉得很震惊很难过,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的大环境下,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令人心寒。医疗系统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不容易。那一刀刀不只是砍在陶勇医生身上,更是砍在所有人身上。
对于医生来讲,工作就是战场,战斗的敌人就是疾病。医生都是希望能治好病人,这是天职使命所在,但是医生不是神,很多疾病发展的病理和治疗的方式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医学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论怎样,医生战斗的对象是疾病,而不是患者或者是家属,我觉得在抓好医生医德教育的同时也应给普及大众的基本常识,而非极端的认为,到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就是一定妙手回春。

很多病人和家属医疗知识不足,专业医术不明白,加之社会上一些以点带面的认识,造成了对医疗的配合不够充分,难以完全遵从医嘱,心里多多少少老以为医生收红包、过度医疗、没有尽心尽力等。当然,另一方面,很多疾病仍然是无法治愈的,医生远远不是万能的。任何一项重点的诊疗方案或者是决策,永远都是一个比例或者经验的积累,从内心讲医生都是抱着强烈的救生希望,都希望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但绝不是一个承诺,一定怎么样。

看看当下疫情防控期间,多少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奔赴一下,你能说他们不害怕吗?他们也有亲人,他们也有许多顾忌,可能选择吗?如果我们都是一种不相信,不信任的态度,这样的一种医患关系,以后谁还来学医?谁还来守护我们的健康。
值得庆幸的是,陶勇医生逐步康复,也并没有活在仇恨当中,却把医生的仁爱和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再次裹在身上,继续前行。